系統思考💁系統之美,克服盲點、面對複雜性、見樹又見林的整體思考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如果沒有酵母,即使有再多的麵粉,也做不出麵包來。現代人飲食著重均衡,如果缺少任何維生素,不管吃了多少碳水化合物,身體也不會健康。公司要想正常營運,如若沒有客戶,就算資本再雄厚,也難以發展,另一邊來看,如若沒有好的產品或服務,客戶再多終究流失,公司難以為繼。

酵母與麵粉都是麵包的要素,兩者連結之後相得益彰,目的是製成麵包;

維生素是身體的要素,經過消化與動物產生連結,目的是打造健康的好體質;

產品、資金、客戶是商業社會的組成要素,三者彼此產生連結各取所需,目的是共創雙贏的互惠互利。

要素、連結、目的,就是我們今天要來認識的、決策者的系統思考結構Thinking in Systems。

您好,歡迎來到聽說你很棒,我是你讀書時唯壹的朋友。系統之美這本書的作者梅多斯是系統思想家,她是管理學巨著《第五項修練》的作者彼得聖吉的老師。所謂系統思考,簡單説就是在複雜動態的系統中「化繁為簡」的智慧,一種幫助我們克服盲點、建立見樹又見林的決策方式。

所謂系統,它可以顯而易見,容易拆解:例如自行車的要素有輪胎、齒輪、鍊條、剎車器,但若不把他們組織起來,讓他們相互作用、彼此連結,也不能成為交通工具;但是系統也可以抽象迷離、無法分析:例如健康檢查無法解釋的自信心、理想抱負、毅力堅持,這些同樣屬於健康狀態的觀察要素。

不過具體也好、抽象也罷,系統都是一組相互連結的要素,在一定時間內,以特定的行為模式相互連結、產生影響,最後達成某種目的。

但是你可能會想,既然系統是元素、連結、目的三者組合而成的,那麽將最好的元素都連結在一起,是不是就一定可以達到目的呢?現實生活中還真有人這麽做,例如衆星雲集的西班牙皇家馬德里足球隊,它在每個位置上都請來了全世界最好的球員,再找來公認最好的教練帶領他們,但是他們卻從來沒有達到過目的,沒有贏得過一次冠軍。

原來這裏面還有更深層次的問題,它們就是存量與流量之間的互動,以及五種常見的系統陷阱,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看作者是如何分析解釋的。

先説存量。

國家的組成要素包含人口,人口的多寡就是存量;

森林的組成要素包含樹木,樹木的面績就是存量;

球隊的組成要素包含球員,他們的默契就是存量。

再説流量。

將水塔的水流光的速度就是流量,而水塔裏原本留存的水就是存量。流量大了就會降低存量、流量小了存量就會水漲船高,這個道理就讓人們有餘地去調整、嘗試不同的做法,並根據存量來修正下一步的策略。就好像中國大陸過去爲了抑制人口的高速成長而施行一胎化、現在則因爲青壯年的人口存量下降,而開始鼓勵大家生三胎。系統不是靜止的,即便不是肉眼可見,它也一直處於動態。有了對存量變化速度的正確認知,就不會揠苗助長,今天種樹,明天就想要採摘果實;也不會過早放棄,因為口碑需要逐步累積。

存量機制的存在,影響著個人和組織的決策:對個人來說,如果家中食物的儲量不多了,我們會去商店採買、補給糧食;於組織來說,如果庫存過高,可以降低售價、或是增加廣告預算,促進銷售來消化庫存。

存量在系統中還有一個重要的作用:因爲有了存量,流入量和流出量可以相互獨立,在一定的期間內不必保持平衡或一致。就像全世界每年的糧食產量一定大於全社會消耗量,我們無法想像這兩個數字如果相等的話,會引起多麽激烈的糧食爭奪戰。正是由於存量的存在,即使短期內流出量有了巨大波動,人們的生活仍然可以保持一定的確定性、連續性和可預測性。因此,人類社會出現了水庫方便灌溉;建立了銀行避免賺多少就花多少;有了供應鏈體系來調節庫存。 

更有趣的是,存量與相關的流入量或流出量之間還會產生反饋迴路。比方説我們在銀行的存款,帳戶餘額是存量,利息是流入量,銀行支付的利息會導致帳戶的存量不斷成長,進而支付越來越多的利息,也就是我們平常説的複利效果,這就是反饋迴路。

反饋迴路的作用是不斷放大、增強原有的發展態勢,它像是滾雪球、利滾利,越滾越大。它可能是良性也可能是惡性循環,既可能導致系統不斷成長,越來越好,成爲增強迴路;也可能像脫韁的野馬,導致局勢越變越差,成為調節迴路,就看你處在系統中的哪一環。

就像新冠疫情逐漸造成物價上漲,要想讓人們維持原有的生活水準,企業就需要調漲工資;這就必然帶動產品價格的上漲,因爲企業也要維持獲利。你發現了嗎?如此物價只會繼續攀高,循環不已,因此各國政府都選擇紓困來滿足百姓、扶持企業,就是想盡量避免走進這個反饋迴路。由此可知,任何真實世界中的系統都不是獨立存在的,其中的原素、連結,目的都是互有影響的,就像一家公司離不開穩定的能源和原料供應商,也離不開員工、管理者和顧客,更無法避免其它公司的競爭。因此,任何系統,或早或晚都會受到某種條件的限制,於是需要提高流出量,或是減少流入量,以此來保障系統的持續成長。

就好比再熱銷的產品,也會有市場飽和的一天;再凶猛的病毒,總有一天會無人可以感染;再蓬勃繁榮的經濟,也將受到資本、勞動力、市場、管理、資源或污染等條件限制。簡單説就是存量已經到底或是到頂了,接下來唯一能做的就只能調整流量了。

説到這裏,相信你已經對系統的構成及運作方式有了初步概念,也就是構成系統的要素有哪些?這些要素之間彼此的連結關係如何?這個系統的目的是什麽?以及這個系統的存量與流量的運作方式。要想讓系統朝我們設定的目標發展,就要從這些層面來觀察之後再進行決策,至少不能一昧的只在系統的構成元素上下功夫,如果元素之間沒有紥實的連結、足夠的默契存量與足夠的互信流入量,全世界成本最高的足球隊也一樣輸球,就是這個道理。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五種常見的系統陷阱。

1. 政策阻力/抵制。

就是所謂的治標不治本,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這樣的陷阱來自於系統中的參與者各有各的小算盤、以致拖累總目標,當各個子系統的目標不一致時,就會產生變革的阻力,更麻煩的是,這種阻力有時候竟然來自於積極的配合。

例如政府為了緩解某一交通要道的塞車現象,交通部門於是鋪設另一條替代道路,土地開發商配合將沿線蓋了許多高樓、以土地增值吸引人民入住,人民入住後卻帶來更多的車流量,原來路段的塞車問題不但沒有解決,更製造了新路段的塞車困擾。不過你看,這中間的每一個角色都很積極配合哪。

再看一個例子,1967年,當時的羅馬尼亞政府認為需要增加人口數,於是禁止45歲以下的婦女流產。很快地,出生率增加了兩倍,但沒多久,這個人口政策就遭遇了「政策阻力」的報復,出生率開始降低到禁止流產前的水平,而且婦女死亡率還比以前增加了兩倍。因爲民間開始充斥大量危險的、非法的流產手術,除了造成婦女死亡,孤兒也快速增加,因為他們的父母並不想要他們,礙於政策限制不能流產,只好生了再拋棄。

這就是羅馬尼亞獨裁者當時面臨的尷尬,他雖然執行力滿分,得到的卻是憤怒的民怨,當他的政府倒臺後,他和家人都被處以死刑,新政府頒布的第一條法律就是廢除對流產和避孕的禁令。

經由這兩個案例我們可以看到,重大決策之前先進行大量開誠佈公、有來有往的溝通,是避免掉入政策阻力陷阱的唯一藥方。

2. 目標侵蝕。

你可能聽過「溫水煮青蛙」的寓言故事,如果把一隻青蛙突然放到熱水中,它會立刻跳出來,但是,如果把它放到涼水中,而後逐步加溫,青蛙就會舒服地待在那兒不動,直到被煮熟。在死之前,這隻青蛙可能會不斷的想:「好像變熱了,但是和剛才相比,好像也不是那麼熱,應該沒什麼大不了的吧?」

這就是「目標侵蝕」的陷阱,這類的例子包括公司產品的銷售量逐漸下滑,全球暖化的氣溫上升,河水或空氣品質的持續惡化,不勝枚舉。

通常,這個系統中的主體,例如剛才提到的企業,會有一個績效目標,如果系統的實際狀態與績效目標有了差距,主體就會採取行動來維持績效表現。

但是這個差距如果讓人感到無傷大雅,這時候原先的目標就會不知不覺中越調越低,常聽到的自我安慰會類似:「大環境就是這樣,不滿意但是可以接受…」,如果任由這個迴路運轉下去,最後將導致系統的績效不斷降低,直到企業失去整個市場。

對於目標侵蝕有兩個對策:一是不管績效如何,都要保持絕對的標準;二是不斷地將目標與過去的最佳標準相對照,而不是和最差的表現相比。一個星期說要運動三小時就不能少於三小時、上週拿到破天荒的一百萬的業績,這星期的低標就是一百萬,以「成績越好,我就越努力」來訂定目標,簡單説就是,人生就是不斷的折騰。

3. 競爭升級

以牙還牙,以眼還眼。

競爭升級的競賽如果是讓大家比賽誰能先抵達目標,自然是件好事,例如研發出效率更高的再生能源、治療重症的藥物等,它能加速整個系統的進步。但是,如果它驅動的是惡性對抗、暴力、或憤怒,那就變成一個危險的惡性競爭了。顯而易見的例子有軍備競賽、打口水戰、種族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與衝突,每一個參與者都試圖超越對方,而且通常高估對方的敵意、誇大對方的實力。

冷戰時期,美國和蘇聯競相誇大對方的武器裝備實力,使自己不斷發展更多的軍備。當一方增加一件武器,都會導致另一方的緊張,並試圖超過對方。雖然這兩國都指責對方在搞軍備競賽,但從系統的角度看,正是他們自己使得對抗不斷升級。這個系統陷阱拖累了兩個超級大國的經濟,更間接造成了蘇聯的瓦解,而比賽生產出來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還對世界安全構成巨大威脅。

商業活動中,為了搶市占率而打價格戰,一方為了戰勝競爭者就對消費者補貼,另外一方就加碼補貼更多,於是引發連鎖反應,最後消費者不一定得到品質好的產品或服務,店家卻都遭受損失,只要沒有一家願意認輸、讓步,最後的結果只有兩敗俱傷。

應對競爭升級的最佳方式就是避免陷入這個循環,如果已經深陷其中,一方可以選擇單方面讓步,從而切斷增強迴路的運作,畢竟一個巴掌拍不響;或者雙方進行協商,引進調節迴路,對競爭進行一些限制,商業調解委員會、消費者保護會、或者父母、主管介入調停、排解紛爭都屬於這樣的機制。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可口可樂與百事可樂、麥當勞與肯德基,既然誰也無法消滅誰,那就想辦法劃定楚河漢界,和平共存。

4. 競爭排斥。

你一定聽過贏者全拿、或成王敗寇的說法,這樣的系統陷阱在現實社會中也屢見不鮮,競爭中的贏家獲得了有利條件,更容易在未來獲得更大的發展,對贏者來說這是一個增強迴路,而輸的一方扳回劣勢的機會則越來越小,不是最後全盤皆輸、就是途中黯然離開。

在戰爭頻繁的國家中,多數兒童要麼失學,無法接受教育,要麼勉強擠進學校接受參差不齊的教育,由於缺乏必要的勞動技能,他們只能從事一些簡單工作,從而獲得低報酬,難以脫貧;在世界上不少國家或地區,土地並不是平均分配和擁有的,大多數農場主都是租用他人土地的佃戶,他們不僅買不起土地,還必須把部分收成交給土地的擁有者,才能換取在那片土地上的勞作許可,而地主則再用佃農繳交的租金購買更多的土地。

贏者全拿的陷阱使得收入、資產、教育和機會等分配持續失衡且拉大雙方差距;弱勢一方只能買到小部分資源,不論是食物、燃料、種子、肥料,且這幾乎已是傾盡他們所有,加上缺乏組織、無法拿到話語權,政府也只會用少許的精力去關注他們的需求,新的創意和技術往往最後才光顧他們,而疾病和污染卻最先影響他們。

要走出贏者全拿的陷阱一般有兩種方式:一是使系統中的競爭者多元化;二是透過遊戲規則定期「校正」競技場,防止一家獨大。一個物種尚且能通過學習或進化來避免自身的滅絕,一家公司也能創造出一種新產品或新服務,不與現有競爭對手直接抗衡,開闢自己的新藍海;在稅法當中以收入多寡衡量課稅,透過慈善團體、社會福利、工會組織、保障義務教育和醫療保險等實現財富的再分配。

5. 轉嫁負擔。

簡單説就是:上癮。個人上癮的狀況好理解,包括酒精、尼古丁、咖啡因、糖或者手機上癮症,但很多人都沒有意識到,大型系統也有上癮現象,例如國營企業對政府補貼的依賴、農民對化學肥料的依賴、經濟發達國家對廉價石油的依賴。

不過類似的措施創造的系統狀態不會持久,因為政府的補貼不是義務、施肥過的土地依然貧瘠、有限的石油使得油價只會更高。具有上癮性的解決方案等於糖衣毒藥,它們長得好看容易「兜售」、味道甜美容易入口,披著立即見效的外衣,埋下的卻是整個系統崩壞的不定時炸彈。

戒除上癮,免不了經歷陣痛時期,例如用民營化來改制國營企業,提高汽車的使用成本來降低人類對廉價石油的依賴;採用輪耕的方式來降低施肥的需求量。不過最理想的狀況還是:不要上癮。

最後總結一下,我們都身處各種系統之中,如果遇到問題或挑戰,都會希望進行調整,讓系統達到原先設定的目的,但在下手之前,不妨先觀察這個系統是如何運作的,就像要加入合唱,你得先了解它的節拍。所謂系統思考,就是找出系統的構成要素、連結、目的,觀察它的存量、流量、迴路運作,避免常見的五種系統陷阱,進而研究它的歷史,分析數據的時間變化趨勢,最後再思考決策的方向。

以上就是《系統思考》的心得整理,今天的分享希望你會喜歡,我是你讀書時唯壹的朋友。

《聽說你很棒》是一個有趣、有料、有意義的有聲雜誌,歡迎你加入我們,一起用聲音分享你自己的心得、發現與故事。下期,我們聽你說。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