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原來職場上所有的難題,都是溝通的問題;那些曾經讓你尷尬的局面,其實都有完善的解決方案。
比方說,如果你是新面孔,如何讓初來乍到的自己、在眾人心目中留下正面良好的印象?
如果你負責業務銷售,如何讓你的簡報提案脫穎而出被客戶重視?
如果你是部門主管,又應該如何輔導下屬更好地完成工作、達成任務?
像這樣典型、同時又頻繁出現的各種職場溝通場景,都在今天為大家分享的主題--20分鐘成為職場溝通高手,提供了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
你好,歡迎您來到聽說你很棒,我是智慧的有聲叔,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輕鬆掌握這些、結構簡單卻又高度有效的職場溝通原則。20分鐘後,你會發現自己聽懂了別人的弦外之音、了解了別人複雜的訴求。那些原本無法破解、下意識躲避的難題,從此都不再是困擾。
1. 第一個部分是:準備三個框,溝通不緊張。
我們要先確定一個基礎,
1.1. 傾聽是溝通的起點。
因為溝通最大的問題在於,許多人以為說過了就代表溝通過了,根本沒想過對方到底聽懂了沒有。
而真正的溝通高手卻都有一個特質:溝通不靠說,聰明話不多。因為他們知道,口若懸河只會把人嚇跑,唯有把嘴巴閉上,進入聆聽模式,才是讓他人願意和你溝通的頭號秘訣。但是如果你無法聽懂對方表達的意思,或是無法全盤理解對方提供的信息,那也不可能得到有效的溝通。所以,聆聽也是有方法的,那就是:
1.2. 結構化傾聽。
在接收到對方傳達的信息之後,要習慣性地在腦子裡畫三個框,分別存放:對方的情緒、事實和期待。
1.2.1. 第一個框:情緒。
高興、悲傷、恐懼、焦慮、憤怒……這些都是情緒。但是人們通常不會直接表現情緒,而是把情緒隱藏在對話裡面。因此我們需要在聆聽的時候、把對方語言裡隱藏的情緒挖掘出來,分清楚哪些是事實、哪些是情緒。
比方說,“我們的老闆根本就是個吸血鬼”,這句話是事實還是情緒?當然是情緒。
你可以記住,對話中一旦出現“總是、每次、根本、永遠”這些表達絕對的詞,很可能就代表對方是在宣洩情緒。這樣的詞叫作“情緒指標詞”。
當“情緒指標詞”出現的時候,你就要提醒自己,對方不是在陳述事實,而是在發洩情緒。
這時候你要做的,是先安撫他的情緒,而不是跟他辯論事實的真相。因為只有把惡劣的情緒先排除掉,雙方才有溝通的基礎。
1.2.2. 第二個框:事實。
反過來說,對方不帶情緒的陳述就都是事實嗎?那也不見得,事實一定可以經得起人事時地物的考證與還原,如果對方在這些要素上刻意迴避,總是告訴你“我覺得”、“我判斷”、“我認為”,那你聽到的陳述很可能並不是事實。
1.2.3. 第三個框:期待。
就是找出對方內心真正想要得到的東西。因為你已經可以分辨情緒和事實,接著就可以運用它們來判斷對方的期待。舉個例子:一位客服接到用戶的投訴電話,大罵說收到的商品有破損、很生氣。
這時候應該如何反應?我相信有些人的直覺就是趕緊跟客戶說“您先別生氣、別著急…”
那就被對方暴跳如雷的情緒誤導了,沒有掌握到對方真正要表達的意思。
因此,不要在情緒上跟對方糾纏。不如先認同他不應該有這樣的遭遇,接著再道歉,緊接著說:“我馬上給您補發新的產品,並且會附上一個小禮物表示心意,希望能彌補一點點您的損失。”到這裡對方也該掛電話了,甚至還會對你說聲謝謝。
1.3. 接下來看反向敘述,我們可以使用它來挖掘更多的信息。
因為有時候,對方只說了一兩句話,傳達的信息非常有限,很難分辨出他內心真實的意圖。它一共有三個步驟。
1.3.1. 第一步:回應情緒。這是一個“接納並點破對方情緒”的步驟。
一個人如果情緒失控,你只需要問他:“你現在是很生氣,還是很著急?”他可能會立刻安靜下來切換狀態,因為他需要分辨自己的情緒。
因此上面客服的例子我們不說“您別生氣、別著急”。因為這麼說等於在否定對方的情緒,對方可能會把這種否定視為對他本人的挑釁。
1.3.2. 第二步:確認事實。
也就是開始信息挖掘。我們可以先把聽到的事實用自己的話描述一遍,例如:“您剛才說的這幾點,我的理解是...如此這般...不知道我的理解對嗎?”
如果正確,對方就會給你肯定的確認,如果不對,那他就會補充更多的信息。
1.3.3. 第三步:明確行動。
所謂明確行動,就是按照前面的所有信息,把對方的期待翻譯成接下來的實際行動,讓對方清晰地感受到,你確實聽懂了他的意思,並且按照他的期待規劃出了行動。
到這裡就完成了整個反向敘述——拿到了所有的信息,也讓對方放心的全過程。
2. 第二個部份是:掌握三原則、溝通不犯錯。
2.1. 第一個原則是開放性:學會說我們、團結所有人。
讓自己在溝通中保持開放性,不止要展現“我願意聽大家意見”的姿態,更需要真正地採納對方的意見。因此,真正的開放性就是不但從對方得到新的信息,並且還因此輸出一個更好的結果。簡單說就是:開放性不只是一種態度、更是一種能力。
這裡提供給你一個公式:開放性=擴大共識+探索未知。它分為四個步驟:
第一步,窮盡自己的已知。就是在和別人溝通之前,先列出所有你已經知道的事項。
第二步,盤點自己的未知。有哪些事項是你應該或者希望知道的。
第三步,探詢對方的已知。用開放性的問題,引導對方說出信息。於是你會慢慢發現,有些事情是你們都知道的,有些是對方知道、而你不知道的,還有些是你們都不知道的。
重點來了,向對方探詢信息的時候,要少說“你”,多說“我們”。
在溝通中多多使用“我們”,會把我們自己變成責任的主體——這麼說的目的不是向對方示好,更不是什麼客氣話,而是為了減少對方的壓力。對方因為壓力變小了,就會願意對我們分享更多的信息。
第四步,探詢共同的未知。接下來就可以一起尋找未知的答案,再進一步擴大共識。
2.2. 第二個原則是目標感:越有目標感,就越能掌握主動權。
很多人把目標感理解為“目的性”,必須要“強勢”,對於自己的立場寸土不讓。不過這不叫目標感,這個叫“霸道”。真正的目標感是想方設法實現目標的能力。關鍵是要“實現”,而不是態度上的強硬。
簡單說就是:目標感=方案力。意思是要把“我的目標”轉化為“我們的方案”。用口語來說就會類似:“我們有一個目標要達成,因此,我有一個方案。”
舉個例子。假設你決定離職創業,這會需要對你有知遇之恩的上級的同意,同時你的工作也需要有人接手,但是目前並沒有合適的,你要如何對上級開口提離職呢?
如果你說:“老闆對不起,感謝您的栽培,不過我決定要去外面闖闖天下。”
上級聽完當然不會攔著你,但是心裡一定很不爽,因為他會覺得,你只考慮自己的前途,沒有考慮他的難處。
但是如果你把自己的目標轉化成與上級共同的目標,你說:“老闆,因為您的賞識和關照,我才有了今天,經過這麼多年的鍛煉,我想出去闖一闖。而且,現在公司裡有一些可以提拔的人才。”說到這裡你的老闆已經有了心理準備,於是你立刻提出一個方案說:“您可以指定一兩個人,我計劃用半年的時間,把接班人帶出來,確保我離開後工作不受影響。“
最後別忘了保持開放性,徵求對方的意見:“當然,這只是我不太成熟的想法,您覺得可行嗎?希望您多多指點。”你看看,這樣的溝通方式是不是就圓融多了。
2.3. 第三個原則是建設性:從“我要”到“我來”。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我們提出了一個想法,對方說:“不行,這裡有問題。”
我們再提出一個想法,對方又說:“哎呀,這裡有風險。”
重複幾次之後,性格再好的人也忍不住發飆,但是這個時候,對方往往會對你的發飆感到很訝異,因為他也是在想辦法辦好這件事,之前並不是在挑剔你,只是不知道應該如何溝通來把事情辦好。
那麼,如何溝通才能展現出“我也想把這件事辦好”的態度呢?
那就是:建設性。它有3個關鍵動作:(建設性=)可執行的最小化行為+可持續的行動階梯+每個節點的即時回饋。
第一,也是最重要的,找到立即可執行的最小化行為。
比方說,小職員跟著大主管去拜訪客戶,開會的時候、小職員除了呆若木雞全程旁聽之外,更可以拿出筆記本做會議記錄,立刻展現積極主動的建設性態度。
當然,這只是個簡單的例子,大部份的溝通都會經歷多次的衝突與磨合,這時候我們就需要把整個方案拆解,變成一級一級可以持續向上的階梯。這就像成功的減肥都是以一週減一斤做目標一樣,這就是可持續的行動階梯。
第三個關鍵動作則是不斷回饋,及時調整。讓接下來的每一個步驟都在掌控之中。讓溝通的對象具有足夠的安全感,這就是具有建設性的溝通的三個關鍵。
3.再來是第三個部份,三個立刻就能上手的溝通好方法:熟練三場景、能使鬼推磨。
3.1.首先是批評:怎樣讓難聽的話也能得到正面的回饋?
很多人把批評理解為責備,不過責備根本得不到批評應該有的效果。批評並不是告訴對方他哪裡做錯了,而是要告訴他怎麼做才對。完整的批評必須包含這些要素:
3.1.1.控制環境。指的是我們既要控制批評的場合、還要控制批評的時間。
眾目睽睽的場合就很容易讓對方對你的批評感到憤怒與委屈。至於時間上的控制,當然最好在對方犯錯之後的第一時間,絕不能在未來回頭翻舊帳。
3.1.2.定義問題。就是批評前一定要經過事實查核,如此的批評才是有依據而且安全的。
同時批評之前還有必要跟對方再次確認,事情到底是不是自己瞭解的樣貌。
它的通用話術有三個步驟:
3.1.2.1.一,“今天把你叫過來是有件事情想跟你溝通,我對你的某個行為不滿意,想要跟你談談。”
這個步驟直截了當,讓對方知道接下來是一個批評的場景,他的承受能力會比較強。
3.1.2.2.二,“你說說看發生了什麼?”
這個步驟讓對方從他的角度把事情再陳述一遍,盡量避免可能的誤會。
3.1.2.3.三,“你怎麼看這件事?”
這個步驟等於邀請對方做一次自我剖析,也讓雙方都可以更深刻的了解這個批評的價值。
3.1.3.再來是刷新動作。
它是把批評轉變成一個具體的行動,告訴對方怎樣才能做對。
3.1.4.接著設定反饋點。
批評到這裡就結束了嗎?當然不是,對方雖然接受了你的批評,但是你無法確定他的點頭到底是只有聽到還是清楚知道。所以,為了讓你的溝通有效,一定要設定回饋點。比如,對方必須在某個時間點完成某種行為。
3.1.5.最後是重新啟動。
它可以讓你在職場中快速建立起領導權威。因為批評都是讓對方感到沮喪的。而“重新啟動”意味著你可以控制對方離開時的情緒,做法就是:談話的結語由對方來說。
批評結束後你可以這麼問他:“這就是我要說的,現在你說說你的想法吧。”
對方在陳述的時候可能會避重就輕,這時候你就可以把其中重要的部分再重申一遍,保證對方離開的時候,他聽到並且聽懂的和你想要的是一致的。
這樣做還能避免一些誤會。比方說:對方挨完你一頓批,有可能會悲觀地以為你要開除他,但說開了之後他也釐清了,原來你沒有那個意思。所以到了談話的結尾,你應該利用“重新啟動”,讓對方得到安全感與掌控感。
3.2. 再來說提供意見:也就是當自己說了不算的時候。
如果我想批評的人,我對他並沒有管理權,也沒有權責關係呢?比如,下級對上級、客戶對供應商、跨部門的平級同事。在這種關係中想要製造建設性衝突,那就不能批評人家了,只能委婉的提供意見。
3.3. 這就必須進展到下一個方法:進行建議。
首先要強調的是,“提供意見”這句話,一出口就已經輸了。因為不管是誰,只要聽到對方說:“我想給你提個意見”,就會立刻啟動潛意識裡的防禦機制。因為這句話的潛臺詞是“你這樣做不對”。所以,我們必須更改語言習慣,使用“建議”來代替“意見”。
“意見”與“建議”最大的區別在於,意見是你發現了問題,但是建議還帶著解決方案。
意見是你抓到了對方的小辮子,建議卻是在想辦法讓他變得更好。
提供建議的公式是:提供建議=事前徵求同意+定義雙方關係+提供具體建議。
3.3.1.先看事前徵求同意。
我們總不能一開口就對別人說:“我對這件事有個建議,你想聽一下嗎?“
必須先得到對方願意,而且還要注意控制場合與時間,尤其不能當眾提供建議,還記得吧。
3.3.2.接著是定義雙方關係。
目的是告訴對方,我們是一夥的。比如,你提建議的對象如果是上級,那你可以這樣開頭:“作為您團隊的成員,我受益良多,有件事情我想徵求您的同意…”你看,是不是還跟上一點巧妙的結合在了一起。
3.3.3.最後是,提供具體建議。
之所以要強調“具體”,是因為只有具體的建議才是可以執行的。如果對方聽完你的話覺得有道理,就可以立即展開行動。
反之,如果沒有附上具體方案就提建議,對方最直接的感受就是你很冒失,只會出一張嘴。
你有沒有發現,原來職場溝通是一場既有趣、卻又沒有盡頭的遊戲。您可以在影片說明的地方下載20分鐘成為職場溝通高手的思維導圖,現在的你手上有了終極武器,快去開闢屬於你的、更寬廣的一片天地吧!
今天的分享希望你會喜歡,《聽說你很棒》是一個有趣、有料、有意義的有聲雜誌,歡迎你加入我們,一起用聲音分享你自己的心得、發現與故事。下期,我們聽你說。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