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閱讀時代

知識經濟時代,除了沒知識,我們還有什麼?


一.混得不好沒別的,就是書讀少了…

不管以前在學校讀書,或畢業了之後進入職場,身邊總是會有難以超越的學霸。
不論是讀書考試,創意見識,這些學霸型的人物,總是能够以看不見他車尾燈的優勢,輕鬆地超越我們,並且在我們弄清楚發生什麽事之前,成爲這個社會的意見領袖。
這些讀書讀的又快又多又精的人,基本上就占據了這個社會所有高精尖的位置,當然除了水漲船高的社會地位之外,他們也享有了整個社會最大的經濟利益。而且在整個世界邁入知識經濟的趨勢下,他們的優勢只會更加明顯。
問題是,難道安分地做個絕望的吃瓜群衆就是我們人生的宿命?尤其是當我們也願意積極讀書學習,持續在人生路上充實自己,却永遠只能在各種讀書會中扮演付費訂閱的買家,而無緣做一個擁有自己想法的有趣靈魂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關鍵是我們要找對閱讀的方法,在某個領域既廣且深的,快速地累積自己的閱讀量,至少在一個小範圍的群體當中擁有成一家之言的不凡見識,並從而逐漸地取得讓人對你只剩膜拜的優越。

二.當然願意讀,關鍵是不會讀

有些人之所以總是能够在校園、在職場輕鬆地碾壓我們,除了那些天生的學霸讓我們只能無奈地怪父母之外,問題的關鍵還是知識的儲備與壁壘。
知識經濟時代,人類社會的階級分層依靠的顧名思義就是知識,而且知識還將摧毀之前工業經濟時代,一般老百姓安身立命的基礎,例如勤勞與誠懇。人們很快就再也不能依靠這些品德的優勢獲取工作,因爲機器人能够輕易地在這方面淘汰人類。
因此人要想在知識經濟時代活的好、活的有尊嚴,超前的知識儲備就是起碼的墊脚石,而超前的知識儲備除了天生的學霸之外,就只能依賴在代表知識的書籍上下功夫,而其中也沒有太多秘密,不是需要讀得精就是需要讀得廣,同時還都需要讀得多。
典型的讀得廣就是羅胖羅振宇,貌似任何知識他都能言之有物地侃得讓人頭頭是道;而讀得精有易中天老師講三國就算模範;至於讀得廣同時又讀得精的,李敖恐怕是公認的典範。
因此,我們如果在職場上受挫了,真正的病因與理由還是出在知識儲備不如人,不是讀少了讀窄了,就是理解的太淺了,更多的是三個短板都齊了,如此在知識經濟社會拖了大夥後腿、暫居金字塔的下風處,那只能是必然而不是偶然的不幸了。
那麽現在開始積極彌補知識缺口,就有機會在社會金字塔上演王子復仇記奪取高位嗎?不一定,因爲願意彌補知識缺口只解决了意願問題,還沒有解决技術問題。
技術問題就是要用對方法,現在知識的取得太方便也太廉價,人們在有知識缺口需要填補的時候可以隨時隨地立即得到滿足,然而諷刺的是,如此快速得到的答案卻只是在利用知識而不是學習知識,對於填補知識缺口全無幫助,例如半夜在網上查詢克服失眠的方法,無論查詢過多少次,就算找到了對自己有用的方式,對於失眠這件事仍然等於在一無所知的知識水平。
爲什麽?這就是技術問題的核心,沒有計劃、主題與深度。無論是準備針對某項專業做補强,或是想在某個陌生領域掌握基礎概念,甚至在特定事物上成一家之言做意見領袖,對於相關知識的閱讀計劃,各個觀點的完整涉獵,以及見解深度的持續挖掘,都是我們必須按部就班逐一完成的功課,而這也是那些佔據社會金字塔高位的人所擁有的武林秘籍。

三.認命不是選項,辦法總有人想

那麼我們具體可以怎麼做呢?道理就像健身一樣,你想長得好看,少吃點;你想見識過人,多讀點

1. 首先確定你下一個要鑽研的方向。

可以是工作需要(例如大數據分析),可以是私人興趣(例如星座或投資),總之要先找到一個固定的題目去發展,最忌諱參考別人提供的書單,首先那是別人的東西,其次是推薦的書單許多都是書商的促銷手段。更不要去讀類似50本年度暢銷書,就算全讀完了又如何,各個領域的熱點看法都讓你記住了,但仍然沒有掌握任何的知識體系,頂多可以為你提供大量聊天說地的談資,而無法對任何事物做具有起碼深度的探討。

2. 製作初級的閱讀計劃。

依照所選定的主題,在各種線上書店與網站上尋找口碑名列前茅、且內容符合需要的書籍,而且我們的目的不是略知一二,因此在這個階段至少要選定10本書。
為了在閱讀時做筆記與標註重點的便利性,以及大量閱讀時將無法避免的成本花費,可以考慮使用電子書,高度的便利與費用的降低都會讓你實質受惠。

3. 在短時間內密集快速完成閱讀。

接下來就是硬著頭皮上的時刻了,剛開始或許要經歷一段難熬的起步階段,尤其當選定的是自己並不熟悉、純粹出於興趣與好奇的主題。就好比史蒂芬霍金的大作,時間簡史這本書剛推出來的時候,許多人都抱著極大的熱情去閱讀,希望能因此一窺宇宙、大爆炸這類屬於知識精英的世界,然而在書本翻開後沒多久就放棄了。
因此,這個階段需要的是決心與毅力,遇到不解的地方時不要停下來,因為很快你就會在同一本書的其它地方;或是在你選定的其它書裡找到讓你恍然大悟的解釋,因為閱讀的都是同主題的書籍。當這個階段的至少10本書都啃完之後,你其實已經了然於胸,一個初步的知識體系已經在你的腦子裡隱隱成型了。

4. 製作進階的閱讀計劃。

雖然有了讓自己暗喜的成績,但是還沒到顯山露水的程度,這時候要做的就是補強,也就是把初階所讀的書進行整理,去找出那些需要深入掌握的部分,這些線索大都在書的參考書目中,這個階段需要填補的也在10本以上,那是我們從知其然進階到知其所以然的必要步驟。
例如,假設你對賽局理論(博弈論)有興趣,有可能初階時期的10本書都讀完了,卻仍然不認識約翰奈許,這時候如果冒然跟人談論賽局,很可能給自己帶來災難性的難堪與尷尬。

5. 在短時間內密集快速完成閱讀,並形成自己的體系。

同樣的,在自己對主題有初步掌握的時候趁熱打鐵,快速完成新的階段性閱讀,隨後架構起自己在這個領域的知識體系。
在閱讀完進階部分的書籍後,必須對自己的心得與認識進行整理,使用類似思維導圖之類的工具,為自己總結出將來給自己按圖索驥的圖表內容,包含筆記、註記、各種參考連結與自己的心得。
整理結束後,你可以嘗試著在相關的社群發表你的看法,參加一些相關主體的團體或沙龍,很快的,你會發現自己在眾人之中開始有了光芒,而這將是你在知識經濟時代,掌握自己命運的起點。
接下來,你可以選定其它的主題,然後將上面的5個步驟再做一次,逐漸將自己變成一個既博學又有趣的知識分子;或是你可以堅守在你已經小有成績的小天地裡,但是持續的深耕,將知識點延伸到讓人瞠目結舌的未知領域。就像日本人研究中國的三國歷史,其深入的程度甚至讓許多中國學者們望而興歎!

四.但是有個問題!

許多讀書大戶號稱一年可以讀100本書,假設你現在落後他300本書的知識量,而你撐死了同樣採用一年100本的速度,也就是你永遠落後他300本書,不要說超越他,連趕上他的機會都沒有,那怎麼辦?
唯一能够趕上並超越的方式就是,讀別人去蕪存菁的精華版本,那種去掉鋪墊、啰嗦,甚至離題的冗餘,由解讀者淬煉出核心思維的版本,因此現在的問題就在於,到何處去尋找去蕪存菁的精華版本?
聽說你很棒就是這樣一個互助平台。人生在世,每個人都有自己可以如數家珍的知識體系,將自己熟練的知識心得分享給別人可以帶來大量的快樂與尊嚴。即便是知識水平非常有限的淳樸農民,雖然大多時候人們都不會在乎他們的看法與意見,但是一旦說到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那種眉飛色舞與頭頭是道,也立刻會讓人對他的專業印象深刻、尊敬佩服。
因此,把自己對一本書的讀後心得有序地整理出來,分享給其他對這個知識有需要的朋友,同時經由別人的精華版本,你也可以快速的建立自己在某些領域,成一家之言的知識體系。
經由聽說你很棒整理過的書籍,每本都只有大約5千字,專心聽完花不到20分鐘的時間,然而精華都已經被你快速吸收了,也就不需要動輒花一週的時間去瀏覽那經常有數十萬字的原著。當然有些書籍是無法在20分鐘內交待完畢的,這時候就會有分集,但無論如何,你的閱讀速度將有驚人的進展與效率。
試著這樣想像一下,你花一個月的時間,吸收了經由聽說你很棒的各路神魔解讀的20本有關股票投資的書籍;再花一個月的時間,吸收了20本有關基金與期貨投資的書籍,兩個月之後你在投資這件事情上,等於已經有了40本書的閱讀量做爲基礎,雖然你離大師級別仍有極大的差距,但在一些小型非專業的聚會上,你至少是一個能够接得上話、侃侃而談、不落俗套的微型意見領袖,可能有機會吸引一些注意力,而這很可能就是你往人生金字塔上層移動的又一個台階,畢竟人的一生都是在不斷尋找伯樂與發掘優質班底的過程。

五.聽我說完,你會變得很棒!

科技的發達將人類的一切都高度的碎片化,因此知識的傳遞不應該只是將紙質書照本宣科的轉換成電子書,那只是形式的轉換而不是內容的轉換。真正的轉換應該是符合碎片化時代的規格的轉換,讀書不再是連續長時間、心無旁騖地專注這種規格,早該轉換爲在地鐵公交上20分鐘的心領神會,利用科技的便利結合各種演示手段,快速讓人理解並掌握需要的知識點。
新的時代,新的閱讀方式,快速並廣泛的吸納別人在特定領域的精華心得,將是搭建自己在相同領域知識體系的捷徑,但又因爲人類高度的複雜性,這些知識體系又都會有或多或少的差异,而其中總會迸發出意想不到的、具有高度價值的新觀點,從而將這個領域又拉升到另一個高度,也許這將是我們人類在面對人工智能的時候,最後擁有的一點優勢與尊嚴。

聽說你很棒,讓你轉身成為知識經濟時代的高大上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