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哩的故事💁香料的進化歷史

 
你也可以按這裏觀賞視頻版,聽説更精彩!

或者是按這裡取得各大Podcast平台的連接! 

洋蔥,蒜頭,紅蘿蔔

薑黃,辣椒,馬鈴薯

羊肉,牛肉,雞腿肉

說到咖哩的配料,每個家庭肯定都會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味道,每一鍋咖哩肯定都有不同的做法,光是從切塊的大小,下料的順序,每一個食材的熟度掌握,水的比例,直到最後出爐之前,這鍋佳餚的濃稠度…,嘿等等,我們還沒討論到主食到底是要用米飯還是麵食呢,這麼快就餓了,哎呀這可不行啊,要聊關於咖哩的大小事,我們可得一步一步來,大家好,我是期待吃咖哩又喜歡吃咖哩的說故事的天空,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已經進入我們飲食記憶中的咖哩的歷史。

如果你上過日本料理的館子,那一道道已經擺滿桌子的精緻飲食,怎麼會讓對食物極端挑剔的日本人,願意將外來的咖哩也放上餐桌呢?原來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為了要讓士兵在遠征的途中,能夠有充分的營養補給,日本軍方採用了比較能夠帶來飽足感,又比較能保存的根莖類食物,沒錯就是我們現在愛不釋手的馬鈴薯與紅蘿蔔,不但適合加入到咖哩當中,彌补戰時白米不足的問題,另一方面,也教導了這些軍人們,將這套簡單又美味的戰地食品帶回他們的家中,於是在戰爭結束之後,這些咖喱食譜也在日本各地發展出了各種獨特的好味道。當然,也同時端上了臺灣的餐桌。

說到咖哩能夠在日本普及的推手,除了軍隊之外,另一個就是學校了,在二次世界大戰剛結束的時期,民間的物資短缺,能夠好好的吃上飯都是種奢求,身為戰敗國的日本政府,為了要保全國力,於是將當時還在大城市試辦的營養午餐制度、改變為全國性的普遍政策,但是面對品質與口感都難以下嚥的主食,只有咖哩還能引起學生們的食慾,就算當時的咖哩也不過就是把簡單的咖哩粉、混著一些碎肉做出的醬料,但卻養活了戰後的一代人,成為他們有點苦澀卻又溫暖的記憶。

而在經濟起飛後,聰明的日本食品廠商也開始思考怎麼讓咖哩的烹調變得更加容易,他們不斷嘗試,將原先包含多種成分的咖哩粉,改良成更容易使用的咖哩塊,甚至更近一步的,變成可以長期保存又可以快速食用的調理包,隨著家庭組成的改變,到了2018年調理包的數量首次超越了咖哩塊,而咖哩也從學校的營養午餐,轉變為家庭必備的快餐,更近一步的,使得離家在外的遊子,還能夠感受到家的溫暖。

但是咖哩到底是什麼呢?

要討論這個問題,或許應該要把我們的視角拉回古代的印度、這個咖哩的起源來聊聊。最早的咖哩到底是什麼東西,嚴格來說,咖哩原先是形容澆在米飯上的一種燉肉汁,被當時英國的旅行家所記錄,但是因為語言不通的一知半解,於是便將這種褐色的醬汁食物,統稱為咖哩了。其實,咖哩是一種加入了瑪莎拉香料的燉菜,所謂瑪莎拉香料、就是混合了三種以上辛香料所製成的調味粉,若是沒有食神級別的舌頭,那是很難搞清楚這些辛香料的比例的,而我們現在所使用的咖哩粉,基本上就是以瑪莎拉香料作為基底調製而成的。

説這些冒險家千里迢迢來到印度, 目的就是為了要取得瑪莎拉香料也不為過。在中古世紀的歐洲,能吃得起肉的,都是一些皇親國戚,畢竟當時的農業技術並不發達,不過當時的肉品都是一些野味,這些在森林裡跑跑跳跳的動物,可不像現在的畜牧業,他們的腥羶味可是讓多數人都難以下嚥的,於是來自亞洲的香料便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力,只要一小撮來自神秘東方的胡椒,桌上的野豬肉,立刻變成香味四溢的火腿,乾柴的雞肉也搖身一變,成為美味的珍饈,這黑色的小種子就像是某種神秘的魔法,狠狠地勾住了舌頭上的味蕾,也迷惑了這些貴族們的心智,於是,取得東方香料,便成為了一項高風險、高回報的投資項目。

在大航海時代開始之後,義大利人,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荷蘭人,歐洲各國的列強開始前仆後繼的前往亞洲,有些人在過程中還不小心因此發現了美洲新大陸。多虧了這些老饕的贊助,冒險家跟商人們才有機會將各種不同的產品帶回歐洲,而生意做得最大的,莫過於荷蘭與英國所各別成立的東印度公司,他們主要的業務是將印度當地的香料帶回歐洲,並同時進口來自於中國的瓷器、絲綢及茶葉等產品,但商場就是戰場,為了確保自己的商業利益,英國與荷蘭這兩家東印度公司時常在海上互相開打,最後英國還是以優勢國力,頂住了這場戰爭,而長期下來的鬥爭,使得荷蘭國力耗損嚴重,民眾失去了對遠東這些奢侈品的消費能力,最後導致荷蘭東印度公司不堪虧損,終於在1799年宣布解散,而往來印度的商務航線,也就變成英國一家獨大的壟斷局面了。

拿破崙曾經說過,這個世界上只有一件事情是不變的,就是不斷的獲取錢與更多的錢,尋求權力與更多的權力,這句話放在英國東印度公司身上更是展現得淋漓盡致,為了要確保香料的供給,英國人便加大力度在印度的投資上,不僅僅是投入更多的人力,他們同時也很願意分享自己賺到的錢,給予印度當地的工人,甚至是分配權力給予他們,這讓印度人產生了很高的信任度與好感,而機會女神也同時對著他們微笑,當時正值統治印度的蒙古帝國崩解的時期,在有錢有權有名望的情況下,英國人便利用印度當地的民氣,從蒙古帝國手上把印度這塊香料之都給搶了下來,成為他建立未來日不落帝國的第一步。

雖然已經搶下了印度這個重要的據點,但是以當時簡陋的航海技術,想要時常往返,當然是不可能的,但這卻苦了曾經在印度當地擔任總督的那些老饕們,他們回到英國之後,不斷地讓他們的廚子苦心鑽研各式配方,但是不管做麼做,還是無法還原印度的味道,不過山不轉路轉,他們靈機一動,乾脆在印度當地生產調配,再用罐頭送回英國,成為了日後流通的咖哩粉的原型。

自從英國開展了印度的產線之後,在國內最大的支持者,莫過於英國女王了,當時的維多利亞女王是個徹頭徹尾的印度粉絲,對於來自東方的這些奢侈品如數家珍,甚至還把皇宮會客室及寢室內都佈置成印度風格,而聰明的商人,當然要把這些好東西,先獻給最有權力的人,當時由Crosse & Blackwell公司所製作的咖哩粉,首先成為獻給女王的禮物,身為專業印度粉的女王吃了之後讚不絕口,從此C&B咖哩粉便成為了英國上流社會中的高級調料。

這樣的哈印風潮在英國女王的推波助瀾下,英國的中產階級也開始好奇這樣的產品,除了風味獨特之外,他們還看中了咖哩的另一個特殊效果:處理剩飯的功能。尤其是在週日做完禮拜之後,家裡常常會有一些剩菜,對於當時的英國社會來說,吃剩菜等於是一種羞辱。這就苦了張羅家務的主婦們,於是她們想到了咖哩,只要將剩菜加到咖哩當中,剩菜直接就成為了新的一餐,這種化腐朽為神奇的功能,讓咖哩在中產階級的餐桌上曾經成為主流,但或許是吃得太多了,從19世紀下旬開始,咖哩便慢慢的從家庭的餐桌上消失了,只有餐廳依然保留著這份曾經的記憶,尤其是用咖哩粉調製的香料烤雞,更是英國許多餐館的招牌菜。

強盛的大英帝國帶著印度的香料與勞工開始行走天下,這些印度勞工在各地利用C&B的咖哩粉調製出自己的家鄉味,讓這個味道在世界各地吸引新的愛好者,這樣一罐傳奇的調味粉,之後也輸入到日本,而後才變成我們現在餐桌上,那一盤帶著異國風情的咖哩。

回到前面的問題,咖哩到底是什麼呢?就我們這些嗜吃咖哩的人來說,做出基本款的咖哩不難,有咖哩塊,有食材,他絕對是你在野外露宿最能溫飽你肚子的一餐,不過要做出完美的咖哩,真的是很難,光是香料的選擇,材料的安排,甚至主食應該是搭配米飯還是麵食,我相信應該都可以讓愛好者們吵的不可開交,更別提還有各地演化出的特殊咖哩,不管你是喜歡印度咖哩為基底的東南亞咖哩,還是以英國為首的歐風咖哩,甚至是已經延伸出產業體系的日系咖哩,我個人覺得,還是媽媽煮的咖哩最好吃,想要重現媽媽的味道,那就別再坐著了,去一趟超市,回來開始動手做吧!

今天對於咖哩的分享就先到這裡了,希望你也跟我一樣覺得餓了,我是說故事的天空。

《聽說你很棒》是一個有趣、有料、有意義的有聲雜誌,為您不定期的分享我們的心得、發現與故事。下期,更精彩!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