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故事有趣 💁 台灣史上最有梗的台灣史

 

你也可以按這裏觀賞視頻版,聽説更精彩!

或者是按這裡取得各大Podcast平台的連接! 

還記得高中國文第四冊第一課<台灣通史序>中的一句話嗎?

「汝為台灣人,不可不知台灣事」比起中國五千年歷史的長度,台灣的歷史可以說是小巫見大巫,還記得在歷史課本上關於這個小小的蕃薯島的美稱嗎?「福爾摩沙」

葡萄牙人航行路過時,遠眺台灣發出來的讚嘆「福爾摩沙」,意味著美麗的島。對於這一塊自己居住的小島我們又瞭解了多少呢?

大家好歡迎來到「聽說你很棒」我是露西C,今天要為您分享心得的書是『

台灣史上最有梗的台灣史』。

話說很久很久以前,台灣是與中國大陸相連在一起的,後來因為板塊擠壓,於是在平坦的路地上隆起了一層又一層綿延的山脈。

而且數萬年前的冰河時期,水分顧名思義大多結成冰霜覆蓋在陸地上,所以淺淺的台灣海峽在當時還是裸露的陸地。

等到冰河時期過去之後,冰雪化成了海水,台灣海峽也因此被海水覆蓋,從此台灣就與中國大陸分開,成為了海上的小島。

台灣主要的有兩個時期,第一個是史前時代、第二個是歷史時代。

今天露西C會直接從歷史時代為大家介紹,台灣幾個比較重要的時期

1、17世紀荷蘭與西班牙時期

2、鄭芝龍、鄭成功、鄭經與清朝的愛恨糾葛時期

先來說說十七世紀外國人出現之前的台灣;大明王朝對台灣是完全沒有興趣的。因為古代中國的疆域都是以「陸權」為主,小不隆咚的海上台灣根本不在大明王朝的眼裡,於是當時的台灣被歸類為「蠻荒之島」。

在這段時間登入台灣最有名的、且最大規模、最有系統的就是海盜頭領鄭芝龍、顏思齊。因為明朝實施海禁,禁止民間對外貿易,意思就是中國的人民不允許跟外國人做交易,但是殺頭的生意有人做,既然在國內不行,那我就跑到你明朝管不到的地方,那就是台灣啦!所以鄭芝龍跟顏思齊不止是海盜,更是商人,頻繁的交易很快養大了勢力,很多人追隨,可以稱作在外國人佔據台灣之前的「開台王」。

歐洲人在十七世紀之所以會來到亞洲,目的是為了取得寶貴的香料。因為歐洲國家不產香料,但是對於亞洲熱帶國家來說,香料是隨處可以見到的東西,只要能在亞洲多交易到一些香料帶回去,幾乎就可以不愁吃穿了。很誇張吧?但是對於歐洲來說,香料就是這麼珍貴的東西,講白了出發點也是為了錢。

當時的歐洲人看見了台灣在國際市場上重要的交通位置,除了是亞洲大陸往東出海的要衝,又是東亞孤島中段往來日本、菲律賓的必經之地,誰有了台灣就等於有了黃金店面,光是與這幾國進行貨物交換、貿易,錢根本躺著就來。

但是歐洲各國最先搶奪的,是離大明國更近的澳門、澎湖,荷蘭人搶奪澳門失敗,佔據了澎湖又與大明朝發生衝突,畢竟伸手勉強管得到的澎湖還在中國的管轄範圍之內。

所以荷蘭人只好詢問明朝『那我去大員(台灣)可以嗎?』

對這個化外之地明朝爽快的答應說:『OK』。

於是西元1642年,荷蘭人撤退到台灣,並且在台南附近開始建立基地,才發現原來台灣這麼好,撿到寶啦!

由於台灣的地理位置特殊,在當時並不屬於任何一個國家,所以荷蘭人不需要交稅,賣多少就賺多少,加上台灣的天候溫暖怡人,非常適合農作物生長,因此荷蘭人引進了黃牛,交給農民進行耕作;同時台灣在當時有非常多的梅花鹿,荷蘭人就要求原住民負責打獵,沒多久就搖身一變成為了世界級的稻米、蔗糖、鹿皮的專門供應商。

荷蘭人更將土芒果、豌豆引進台灣,豐富了台灣人的味覺。除了帶進有形的外來物種,荷蘭人還開設了學校,教育平埔族人學寫字。

雖然說荷蘭人統治台灣,其實並不是荷蘭國王下令統治這塊小島,真正在台灣進行統治的是荷屬「聯合東印度公司」而已。而這家超級大的跨國企業,擁有荷蘭國會給予的特權,在海外行使極大的權力,例如:作戰、訂條約、司法、殖民等等,可以說是荷蘭國家勢力的延伸。

西班牙人呢?西班牙人晚了荷蘭人兩年的時間來到台灣,他們以基隆為基地,勢力範圍在北台灣,當時西班牙人跟荷蘭人位於歐洲的故鄉正在互打,史稱『八十年戰爭』,可以說是狹路相逢在臺灣島內繼續互打,最終西班牙人被荷蘭人趕跑,投降之後鼻子摸一摸乖乖離開台灣。

荷蘭人在台灣經營的時間並不多,只有38年,但是在這段「荷西時期」裡,是台灣第一次有會寫字的人長住了下來,為台灣做了比較長久,有規模的治理,使台灣人從史前時代,進入到了歷史時代。荷蘭人所建立的政權也是台灣史上首次出現政府型態的政治組織。

由於台灣只是荷蘭東印度公司的據點,所以在台灣的荷蘭人並不多,大約都在4000-5000之間,之所以可以憑這個人數統治台灣,全因為荷蘭人強大的武力壓制以及政治手段,不過1652年一位叫做郭懷的先民,在不堪沈重稅金的壓力下曾經率領農民反抗,很遺憾最終以失敗收場。

不久之後荷蘭人的剋星,國姓爺鄭成功,海上最強美男子粉墨登場了!

前面提到說鄭成功的老爸鄭芝龍,不但是個大海盜、更是個大商人,在他氣勢最旺的時候,連荷蘭人看到他都要躲起來,甚至連大明帝國聽到「鄭芝龍」三個字也要讓他三分。

鄭成功從小就被老爹帶到福建讀書,中國傳統教育忠孝仁義的性格因此被養成,大明朝覆滅之後,他的老爸考慮之後決定投降清朝,但是鄭成功堅決不同意,清朝得知鄭成功不願意投降,就把他老爸鄭芝龍押到北京軟禁,進一步攻破了鄭成功的福建老家,甚至玷污了鄭成功的母親致死。

清兵離開後,鄭成功悄然地回到福建老家,為了恢復母親的貞潔,竟然把母親的屍體剖開,清洗之後再下葬。此刻的鄭成功一肚子的國仇家恨,點燃了心中反清復明的火種,這一年鄭成功才23歲。

在西元1661年鄭成功率兵攻進台灣、到1662年荷蘭人開城投降之前,鄭成功已經在大陸已經抗清15年了。

其實鄭成功決定來台灣,也是經過內心一番掙扎的,退到了台灣差不多就等於棄守整個大陸了,是最不得已的一步棋,就在百般糾結的時候,一個叫做『何斌』的人遇到了鄭成功,沒想到這個小人物何斌改變了鄭成功的命運,也改變了台灣的命運。

何斌在鄭成功面前把台灣的誇的天花亂墜,說的台灣多麼富饒、多麼美麗,講得此生不來一遭都會後悔一輩子,最後鄭成功就這麼被說動來了台灣。

咦,臺灣不是被荷蘭人佔據了,怎麼講的來台灣這麼容易?原來當時航海主要依靠季風,使用帆船在各國之間走動。

鄭成功就是算準了這一點,荷蘭人會趁台灣冬天吹東北季風的時候,從台灣出發,一路被風吹到現在印尼雅加達的總公司,夏天改吹西南季風的時候,又可以搭順風船從印尼到台灣。鄭成功趁著春夏交替、荷蘭人逆風到不了印尼討救兵,在1661年春天,開了四百多艘船,載著三萬五千人浩浩蕩蕩的往台灣來了。

其實荷蘭人並不是因為討不到救兵才投降,而是台灣的經濟效益已經大不如前了,以前台灣是『東印度公司的好乳牛』,但是這頭牛已經擠不出奶水了,因為鄭成功在東南沿海的勢力長期阻斷了大陸與台灣的通商,荷蘭人認為這個島已經沒有甜頭了,乾脆果斷退出。於是1662年荷蘭人同意投降,結束了雙方9個月的戰爭,也結束了荷蘭人在台灣38年的統治。

鄭成功成功趕跑荷蘭人之後,真正做的事情是建立行政制度,派士兵到各地屯田開墾等等,但實際上他只有在台灣島上待了短短的四個月,就迎接了他的死亡。

講的簡單一點,鄭成功根本是被「氣死」的,因為接二連三不幸的消息傳來,讓鄭成功受到了許多打擊。

第一,明朝覆滅後,剩餘的勢力用『南明』這個國號苟延殘喘,期待哪天把外來的滿洲人趕走就可以復國了,但是唯一剩下的明朝永曆帝不幸在緬甸被抓,而且隔年就在雲南昆明被吳三桂殺了。正統的明朝亡了,這下子連復國的希望南明也亡了,這個噩耗給鄭成功的打擊不小。

第二,清朝知道鄭成功鐵石心腸、沒有招安的可能,於是將他老爸鄭芝龍在北京處死了。

第三,鄭成功要求佔領菲律賓的西班牙人向他稱臣,想不到對方完全不鳥他,還屠殺菲律賓華僑。

第四,兒子鄭經與他弟弟的奶媽私通,雖然奶媽沒有血緣關係,但是在倫理上是母親一輩,根本是亂倫,更氣人的是還因此生了一個孫子。

加上鄭成功與很多皇帝相同,脾氣特別暴躁,用現代角度來看應該有心理上的疾病,他與手下施琅常常在處理事情的時候產生摩擦,有次真的忍不住下令要逮捕施琅,施琅僥倖逃脫,但是鄭成功殺了無辜的施琅父親與弟弟,於是兩人徹底鬧翻。更可怕的是前面提到關於他兒子鄭經、與弟弟的奶媽有了私生子的事情,鄭成功知道真相後,居然派人去殺奶媽、殺兒子、殺孫子,甚至鄭成功自己的太太(因為這算是老婆教子無方),幾乎就是殺了自己全家。

隨然鄭成功沒人性,但是還好他的部下有,因此最後除了奶媽陳氏之外,其他家人總算是保全了下來,但也因此讓鄭成功的血壓飆高。

在接二連三的打擊之後,鄭成功某一天穿上了官服一個人喝悶酒,之後讀了太祖遺訓,突然覺得自己家庭事業兩頭空,於是失控發狂大吼,說自己無顏見人,藉著發酒瘋、用劍把自己的臉砍得稀巴爛而死,結束了鄭成功這段血腥獵奇的一生。

鄭成功死後,大難不死的鄭經繼位登上了寶座,鄭家前後統治台灣二十一年,鄭經就佔了十九年,這段時期鄭經非常積極建設台灣,而且與他父親最大的不同就是鄭經對「反清復明」四個字看得沒有那麼重,他當時甚至把台灣稱為「東寧王國」,也許曾經到過鬼門關門口的鄭經,當時已經有了老老實實在東邊的這個海島上、營造自己的歲月靜好的想法了。提到鄭經建設台灣就不能不提到輔佐他的大臣『陳永華』;這位陳永華就是「平生不識陳近南,便是英雄也枉然」的陳近南。

陳永華小鄭成功十歲,當年鄭成功在廈門抗清時,陳永華才二十來歲,他與鄭成功一席談話,分析政局、攻略,鄭成功聽完喜出望外,認為找到了活諸葛,不但授予他「諮議參軍」一職,也聘請他做鄭經的老師,此後陳永華便一直輔佐鄭成功與鄭經父子。

在陳永華的輔佐之下,鄭經任內的台灣不但越來越漢化、也越來越國際化。西元1666年,現在台南的孔廟興建完成,還附設學校,被譽為「全台首學」;於是開始辦教育、辦考試,選拔為官人才,奠定了台灣社會此後以漢人為主的基礎。

除了內政穩定發展;對外與東南亞、日本、英國的生意也做的風生水起;甚至與清朝的關係也逐漸趨於和緩,因為鄭經沒有反清復明的想法,自顧不暇的康熙皇帝也懶得管他。沒想到這個時候,清國內部發生了吳三桂發動的「三藩之亂」,也就是明朝投降清朝的將領再度起兵反抗清朝的事件,不知道鄭經哪根筋不對,原本講了一百次我不會反清復明,偏偏在這一次派兵參戰了。

鄭經這一出兵西進,提醒了康熙皇帝在東南方還有一塊小蕃薯啊!於是在平定三藩之亂後,康熙開始認真考慮拿下台灣這件事。而西進失敗的鄭經除了摸摸鼻子認輸回到了台灣,而且還接二連三地碰到倒霉事,又是天災又是貿易受挫,到西元1681年,鄭經鬱鬱而終,享年四十歲。

他身邊的活諸葛陳永華則是在前一年、1680年死的,這兩根大柱子相繼倒下之後,宮廷鬥爭立即開始上演。鄭經跟弟弟的奶媽生的大兒子鄭克臧,在鄭經死後才三天,就被武將馮錫範、以血統不正的理由,一刀殺了丟到海裡當消波塊,馮錫範接著擁護自己的女婿、鄭經的次子鄭克塽繼位。舉國飄搖的時刻還這樣內鬨,局勢當然只能江河日下。1683年,康熙指派跟鄭成功有仇的施琅,率領水師三萬多人先取澎湖,原本主戰的大將見大勢已去,轉而遊說鄭克塽投降,當時才13歲、皇位屁股還沒坐熱的鄭克塽無奈只能兩手一攤,結束了二十一年的明鄭時期。

今天這一連串的人物與事件是否讓你更清楚了台灣近代的歷史呢?我們居住的這塊福爾摩沙的土地,原來是由這麼多人物與事件一點一滴的拼湊而成的,這塊累積了豐富故事的土地,更蘊含了深厚的、有血有淚有心酸的人類情感。

恭喜您得到了我對「台灣史上最有梗的台灣史」的讀書心得,請支持我為您付出的努力與誠意,邀請您花一秒鐘的時間點讚、並且訂閱這個頻道,然後將我的解讀轉貼給你的朋友,讓大家都知道「聽說你很棒」!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