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戀後遇見蘇格拉底

 

今天要介紹給大家的讀書心得,是一本充滿插畫、以小說形式帶領我們認識哲學的書籍:失戀後遇見蘇格拉底。

當你失戀的時候,是不是會覺得,你在戀愛時所幻想的一切美好、還有對未來的期待,在那一瞬間全部崩塌。遇到任何挫折的時候也是一樣,你可能會頓時感到無助,覺得人生毫無意義可言。本書的男主角就是在這個時候,遇見了由古希臘的三大哲學家: 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化身而成的三姊妹。他和這三姊妹的相遇,到底會擦出什麼樣的火花呢? 而男主角就讀的校園裡正在醞釀的一場「哲學陰謀」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歡迎您來到聽說你很棒,我是睫毛。接下來,就讓我們透過故事中的角色和情節,一起認識化身三姊妹的古希臘三哲人和他們的哲學吧!

故事是從男主角宣告失戀的那一刻開始的。意想不到的是,他的人生也從這個時候開始徹底的改變了。男主角最先遇到的,就是代表蘇格拉底的三姊妹之一:小倫。小倫不容許有人侮辱哲學,而她貫徹哲學的方式就是利用「問答法」,幫助別人找到最終的答案,在這裡,我們就先認識一下小倫代表的蘇格拉底吧!

蘇格拉底,出生於西元前469年的古希臘哲學家。他也是倫理學的始祖,認為「無知之知」是哲學的出發點。「無知之知」是什麼呢? 它可以和孔子倫語為政篇的「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相對應。比方說,何謂「正義」,又何謂「美」呢?  在別人問我們這樣的問題的時候,我們通常都會有這樣的反應: "「正義」就是「正義」,「美」就是「美」啊,這有什麼好問的?" ,但是並沒有去好好思考這些事物的本質到底是什麼。然而在進行問答之後,我們就不難發現,我們以為自己什麼都知道,但事實上,我們什麼都不知道。蘇格拉底認為,「正確的事物」就在自己心裡,也就是在了解「無知之知」的定義之後,利用問答法,讓自己理性的思考,尋找並追求客觀的真理。但是,在西元前399年,因為蘇格拉底對真理的追求超越了對神的信仰,樹立了許多敵人,最後被雅典法庭以不虔誠和腐蝕雅典青年思想的罪名判處死刑,在獄中被迫服毒而死。

就在化身為小倫的蘇格拉底帶領男主角認識哲學的同時,另一個角色出現了。她是故事中男主角就讀的雅典學院的學生會長:相大小姐。這位學生會長是相對主義者。小倫對男主角說,相大小姐是一個不把規矩放在眼裡的人,她認為規矩都是人類自己亂訂的。所以便任性地訂定校規,並藉這個方法控制學生。小倫對男主角說;"雅典學院裡面大多數的學生都是哲學殭屍",這讓他聽得一頭霧水,這個似乎正在發生的一場控制學生的陰謀跟相對主義又有什麼關係? 我們就說一說相對主義。

相對主義是什麼,相對主義者又為什麼會視規矩為無物呢? 「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對與錯,什麼是對,什麼是錯,只看你是用什麼樣的角度看事情」,想必大家對這樣的話感到非常熟悉,因為這是大部分的現代人對事物所抱持的想法。小倫並不贊同相對主義的理論,她認為如果人都是按照相對主義的方式去生活、思考,太強調「每個人都有不同價值觀」的結果,大家就很容易會被封閉在『我是我,你是你』這樣的價值觀裡面,人心之間隔了一道難以跨越的隔閡,無法相通,就很容易造成社會的分裂。相對主義既然強調這樣的論點,那麼,所有事物的本質是不是也本來就不一樣呢? 比方說,每個人對於「累」的感受程度會不一樣,是相對性的,累、有點累、非常累等感覺。不過這種相對的感覺與價值觀是要建立在對於「累」的共識上才能夠真正的成立。在每個人不同的價值觀中,如果沒有了共通的事物,人與人之間就不可能會相通,進而讓每個人停止思考,成為哲學殭屍。也就是沒有靈魂,沒有自我思考的意識,像空殼一樣渾渾噩噩生活的人。

說到靈魂,小倫繼續向男主角提出「靈魂不滅」的主張。蘇格拉底相信,人類的靈魂存在於肉體之中,而人死之後,靈魂會得到自由,所以可以思考。相反的,有肉身的時候,會因為邪念的產生,而變得無法思考。以科學的角度來說,要有大腦才可以思考。不過,我們也有很多的內在經驗是沒有辦法用大腦解釋的。這也說明了,科學是外在的追求;而哲學是內在的追求。

當然,哲學除了這些之外,還有更進一步的學問。男主角對蘇格拉底的哲學有了基本的了解之後,便在小倫的引導下,開始了與下一位姊妹的邂逅。

接下來是代表柏拉圖的姊妹:真理,真理是一個貫徹希臘精神的女孩。希臘精神有這些特點:「求健康」、「好學」、「創造」、「愛好人文」、「愛美」、「中庸」、「愛自由」。而真理幾乎參加了學校裡所有的體育社團,像是田徑、網球、排球、籃球、游泳、馬術等社團,恰好符合了希臘精神的「求健康」這個特點。男主角來到游泳池找到真理之後,真理便開始告訴他「自然哲學」到底是什麼。耶? 不是要講柏拉圖嗎? 怎麼先講起自然哲學來了? 

因為,「自然哲學」是世界上最早的哲學,學習哲學的我們當然要有所認識。「自然哲學」跟我們通常所知道的哲學不太一樣,並不是在探討生活型態,而是思考這個世界的起源,也就是萬物根源。以現代的角度來說,比較像是理化。上一篇講到的蘇格拉底的哲學則是被歸類在倫理學的領域。在哲學史當中,『蘇格拉底以前的哲學』: 以自然哲學為主,探討的是萬物根源,而『蘇格拉底以後的哲學』除了包括探討萬物根源的自然學,還有生物學、人類倫理的學問、政治學、還有論理學,非常地包羅萬象。仔細想想,如果沒有哲學,我們現在所知道的所有學問是否還會存在呢?這也是為什麼所有的博士學位都是哲學博士的根本原因了。

為了讓男主角更了解柏拉圖的哲學,真理便帶他到學院裡的遊樂園一趟,並開始講述柏拉圖和他的哲學論點。出生於西元前427年,柏拉圖是雅典的名門望族,也是哲學家蘇格拉底的學生。由於受到蘇格拉底被處死刑的影響,原本想躋身政治的他便放棄了這個理想,成為了哲學家。為了達成宣揚蘇格拉底的哲學,他創立了柏拉圖學院。並且留下了《申辯篇》、《理想國》、《費多篇》等著作。柏拉圖認為,相對於「變化的事物」,就會有「不變的基礎」:一個永遠不滅的本質,就叫做「理型」。蘇格拉底說的「對每個人都是正確的事物」就是「理型」。柏拉圖的這個理論就是從自然哲學和蘇格拉底的哲學所延伸出來的進階版。我們以「畢達哥拉斯定理」做為一個例子。相對主義強調"事物沒有絕對",但是2+3卻只有一個答案,那就是5,這就是理型。由於柏拉圖所主張的「理型」是恆久不變,但我們所在的現實是會變化或消滅的,所以柏拉圖認為,現實只是「理型」的投影。簡而言之,「人生是一場逼真的3D電影」。如果把現實比喻成3D電影的話,理型世界就會在投影機裡面。也就是說,理型世界確實存在,但是它是在另外一個次元當中。活在現象界的我們,並沒有看過或聽過理型世界,只能感受。而我們去感受它的方式,就是透過「追求理想」的力量。柏拉圖相信,所有的人類,都是為了追求理想而活,有了理型,並且不斷地追求它,人生就不會漫無目的。例如大家都聽過,「柏拉圖式戀愛」吧? 戀愛的時候很容易引導出理型,"永遠不變的愛"就有理型的影子。「柏拉圖式的戀愛」強調的是靈魂上的結合、而不是肉體,這樣的狀態就非常接近理型的境界。

當真理繼續傳授男主角柏拉圖的哲學時,相大小姐又出現了,身後還跟了一堆跟班。她馬上提出反對柏拉圖的哲學的論點,這當然就免不了一場激烈的辯論了。這一次的激辯,是跟「好」與「壞」有關。支持相對理論的相大小姐說,要先有具體的事實,根據本身的經驗,人才能夠理解"好好活著"或"好好學習"這句話的意義。而代表柏拉圖的真理的論點是,「好」與「壞」其實是先天根植在人類的記憶當中,所以它的含意是恆久不變的。相大小姐繼續反駁理型這個論點的天馬行空,真理以"妳一定沒有喜歡過別人,沒有體會過希望靈魂結合的戀愛吧"再反駁回去,果然讓相大小姐動搖了。但是她還沒來得及反應,她身後的跟班就突然昏倒了。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原來是相大小姐正在實行亞特蘭提斯計畫,準備奪取學生的靈魂,把他們變成哲學殭屍,並且加以控制。亞特蘭提斯是柏拉圖在對話錄當中所提到的,一個在古代興盛一時,但在地震與洪水中一夕之間消失的國家。既然已經初步發現這個計劃了,男主角的下一步,就是去請教三姊妹中最強的妹妹,怎麼阻止這場哲學陰謀...

呼!總算要開始介紹亞里斯多德了。他,再加上前面的蘇格拉底和柏拉圖,就是鼎鼎大名的古希臘三哲人了。

男主角在圖書館找到了三姊妹中最小的妹妹:小知,她是一個非常內向,又充滿文學氣質的女孩,跟兩個姊姊很不一樣。但只要男主角提到亞里斯多德,小知就好像是被打開了某個開關,開始連珠炮地講起亞里斯多德的哲學。亞里斯多德是柏拉圖的徒弟,出生於西元前384年,十七歲的時候進入柏拉圖學院,雖然他是柏拉圖最引以為傲的弟子,但是他本身並沒有非常贊同柏拉圖的理型論,認為真實世界存在於另外一個次元當中。亞里斯多德認為,理型並不在異次元,而是以不同的「形式」存在,如果我們只追求柏拉圖所提倡的理型,我們就沒有辦法去了解我們平常接觸的現實世界。亞里斯多德大部分的學說,都出自他的著作《尼各馬科倫理學》,討論的重點是:人生的目的。

我們簡單整理一下三姊妹對於人生目的的不同看法:

蘇格拉底認為,只要通過對話,最終的答案就會顯現於每個人的心中;

柏拉圖認為,真實是理型,存在於理型世界,人生的目的就是追求理型;

但在亞里斯多德這裡,人生目的是為了追求「至善」。

我們說人生就是生老病死,還有這個過程中會經歷的種種,聽起來很正常。但是這種機械論式的自然觀,只會讓這個世界進行無意義的運轉。小知對男主角說,為了達成「至善」,我們需要「目的論式自然觀」,也就是由四個原因所組成的論點,質料因、形式因、動力因、和目的因。以蓋房子為例,石頭、木材或是磚塊就是質料因,設計圖是形式因,工人是動力因,而蓋房子是以居住為目的,這就是目的因了。

我們都認為人活著是為了追求"幸福"這個目的而存在的,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吃好吃的食物,可是這些對亞里斯多德來說,只是感官上的快樂,只能很短暫的維持。他認為,真正的幸福是追求「美德」,它是人類本身就有的優秀功能,基於「美德」的靈魂活動才是幸福。如果能夠將這個能力發揮到極致,就是幸福,也就是離「至善」最近的境界了。

小知還沒說完,相大小姐突然與一群哲學殭屍向兩個人步步逼近。既然相大小姐主張的相對主義是提倡「人人都有相對的價值觀」,那麼亞里斯多德是怎麼看人類社會的呢? 小知說:"在這裡我們要舉善與惡為例,雖然善惡因人而異這點可以理解,但如果要去評判它們,善惡在社會當中,總會有所根據對吧? 亞里斯多德認為,人類是依靠社會的生物,無法獨自生存,所以與其以追求各自的價值觀為目標,不如以全體社會的善為目標。"我們知道相大小姐的亞特蘭提斯計畫,是一個讓人封閉思考,切斷人與人之間關係的陰謀,但是如果我們仔細思考可以發現一件事,如果相大小姐主張的相對主義沒有被過度極端地實踐,透過尊重每個人的不同來盡量消彌多數人的差距,其實是個以好的立意為基礎的論點。但是如果相對主義暴走,則會變成「無政府主義」,這跟亞特蘭提斯計畫的控制人類靈魂的目的又正好相反,所以陰謀的幕後主使者,恐怕另有其人...

原來真正策畫這場哲學陰謀的,是相大小姐的父親:學校的理事長,而相大小姐會頻頻出現,其實是為了挽救那些靈魂被吸走的哲學殭屍,跟主角們是站在同一個陣線的。相大小姐的父親想把大家變成不會思考的人,消除所有主張和主義,並利用這點操控他們,這就像個人服從集體,集體服從領袖的的極權主義。而經歷了一連串的危機,四位主角們和相大小姐成功阻止了這場騷動已久的陰謀。而男主角也透過這場經歷對哲學與自己的人生有了新的體悟,不會因為遇到人生挫折而容易陷入迷惘了。

到了這裡,不知道大家對古希臘三哲人還有哲學有沒有更多認識呢?我們一起回顧並整理一下:

1. 蘇格拉底:哲學是追求真實,熱愛知識。

主張「無知之知」為一切哲學的出發點。認為只要人能夠體悟到自己的無知之知,就會了解人們其實對自己已知的知識是模糊並曖昧的,必須透過不斷的對話,來發現無知之知與心中最終的答案,達到知行合一的境界。

2. 柏拉圖:所有的人類,都是為了追求理想而活。

以永遠不滅的事物本質:「理型」為真正的存在。我們透過感覺捕捉的個體就存在於理型的世界。主張追求理型的愛:柏拉圖式戀情,追尋和諧的正義。

3. 亞里斯多德:唯有「知」才是真幸福與至善。

提倡現實物的本質,並且以它為基礎逐步發展之後形成變化的現實主義哲學。一切事物皆有目的,以善為目標的論點就是他所主張的目的論式自然觀。

最後是我的一句話總結:

為了維繫人與人之間的連結,即便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還是不能停止思考。藉由對任何事情的反思和討論來發現新事物,豐富自己的心靈,才不會成為只有空殼但沒有靈魂的哲學殭屍喔。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