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厭倦了被政客、營銷人員和公關人員用符合真相定義的花言巧語牽著鼻子走?答案如果是肯定的,那麼你必須聽這本書。
故事從2016年英國舉行是否脫離歐盟的全民公投講起,投票結果是:在文宣中忠實反映數據與事實的留歐派,敗給了利用造假誤導、情緒煽動的脫歐派。最後大衆突然驚覺,自己成了被片面真相蒙蔽的、被情緒煽動的傀儡。從此,“後真相”這個名詞在各種媒體頻繁出現,並被《牛津大辭典》選爲年度詞匯。
的確,隨著互聯網技術和自媒體的爆發式增長,真相已經不再像紙質媒體時代那樣,被看作稀缺資源並被人們所重視,媒體對真相的權威式報導與解讀已經逐漸消失。人們不再關心事件的本來面目,而是選擇性地吸收符合自己看法、讓自己認同的信息。在點擊量、閱讀量、轉發量爲王的現在,事實讓位給了情緒;報導讓位給了宣傳,結果是得情緒者得天下。
我們所處的世界是個複雜的個體,因此真相都不是單一的,而是許多真相的集合。所謂的操縱與煽動,其實就是對真相的截取或加工。
在本書中,作者赫克托·麥克唐納(Hector Macdonald)用生動的故事向我們展示,真相是通過哪些手段被肢解和扭曲的。他在大量實際案例的基礎上,總結出誤導者的慣用伎倆;同時告訴我們如何更有效率地,利用真相的多面性來傳達自己的觀點。
身處後真相時代,作爲信息的接收者,我們都免不了會上當受騙。唯有洞悉真相操縱背後的思維模式,我們才能更有智慧地處理信息,抵抗煽動式宣傳和病毒式營銷的蠱惑,進一步改善真相的講述方式,真正地捍衛自己知的權利。
接下來我們進入主題。
處在信息時代,因為求證很方便,因此人們隨時都活在被真相包圍的環境,但是很遺憾的是,有一種謊言叫做,被聆聽者誤解的真相。越來越多各行各業的人透過片面的故事、數字、背景來呈現特定的觀點,進而影響事實。也就是,目的不同的人們通過不同的方式來描述一個人、一件事或一項政策,這些描述都具有相同的真實性,作者將這些具有相同真實性的描述稱爲“競爭性真相”。因此本書的目的就是要帶領我們,理解競爭性真相的運作方式以及我們可以採取的行動。
作者首先將試圖影響我們的人分為三類:
1.倡導者:他們用競爭性真相來實現建設性目標。例如國家在戰爭期間,領導人選擇有利於動員的說詞來鼓舞民眾的戰鬥意志,像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英國首相丘吉爾。
2.誤傳者:他們在無意中傳播歪曲現實的競爭性真相。例如總是有人聲稱,肥胖的主要原因是基因而不是飲食習慣。
3.誤導者:他們用競爭性真相來塑造特定形象。例如廣告說80%的牙醫推薦高露潔,事實上所有知名品牌的牙膏,牙醫們都推薦。但是高露潔就單挑自己拿出來做廣告。
認識了三類影響我們的人群之後,作者接著整理了四種常見的競爭性真相:我們逐一為各位做說明:
先說第1種.片面真相。
因爲生活非常複雜,任何人都無法對一件事物做出全面的表述。因此,剛才提到的倡導者或者誤導者,可以很容易地選擇有利於自己的一部分真相來影響現實,他可以對其它不利於自己的真相做忽略、混淆,甚至將一部分隱藏起來。例如一部非常有趣的電影,桃色風雲搖擺狗,描述美國總統鬧出性醜聞,面對醜聞成為頭條新聞的壓力,以及即將到來的總統大選,白宮怎麼辦呢?它選擇發動一場戰爭!白宮的危機處理專家為了轉移民眾的注意力,找來了好萊塢大導演虛擬一場戰爭,但這場戰爭不是發生在真實的戰場,而是在攝影棚,不用任何真槍實彈,他們製造了各種有關戰爭的新聞片段,而廣大民眾的心,也隨著每天的戰爭新聞而起起伏伏,同時早就遺忘了總統的性醜聞。這些雖然是電影情節,但類似的隱瞞早已在我們的生活中不斷上演。
更常見的片面真相則是各國政府對自己歷史的遮掩,例如美國對印第安人的殺戮與南北戰爭真實原因的各說各話;以及日本政府對慰安婦問題的閃躲逃避。
除了有意的忽略還經常見到使用混淆的手段來呈現片面真相。某次女性高峰會的照片在網上瘋傳,因為很諷刺的竟然在場開會的全是男性,原來是照片取景時刻意只拍男性,目的是為了打擊會議的正當性,但實際上在座男性都是擴張女性權利的重要推手,而且他們只是眾多在場女性邀請來的貴賓。
還有就是數字上的片面真相,有句話說:數字的藝術就是真實但不誠實。例如,政府將大量的正職工作轉換為兼職,也就是原本一個人負責的工作,就變成兩個、甚至三個人分工,立刻降低了失業率。更離譜的還發生過:有人將人類游泳溺水淹死的原因,歸咎於這些人食用了太多的冰淇淋:他很嚴肅地表示,經過他對海水浴場進行研究後的事實證明,每年夏天人類溺水死亡的數量與冰淇淋的消耗量成正比。
還有就是在,故事的講述中故意強調片面真相,這種方式經常用在知名品牌創始人的傳奇故事中,例如阿里巴巴的馬雲,他年輕時曾經參加肯德基的面試,去了24個人面試,結果23個人都被錄取,只有馬雲一個人因為「外表」以及「身材矮小」的理由被拒絕。結果多年後他投資中國區的百勝餐飲,乾脆自己當肯德基的老闆。在這個故事裡面,就大量地迴避了其它的真實理由,而故意讓大家只記住,馬雲是因為「外表」以及「身材矮小」這類帶有歧視性的理由被拒絕,以便與他最後成為肯德基老闆的結果,做出高度戲劇化的衝突感,進一步凸顯馬雲的神奇色彩。
另外有一個故意強調片面真相的品牌故事,就是專治落髮的落健洗髮精,它原本是研發針對心臟病的藥物但失敗了,不過在臨床試驗的過程中,發現病人的毛髮有異常的增長,結果就乾脆放棄心臟病的藥物研發,改做針對落髮困擾的生髮產品了。也就是落健外表看起來是個成功的品牌,但實際上它同時也是一項失敗的產品,關鍵是我們只接觸到了片面的真相。
接著看第2種.主觀真相。
主觀真相經常與我們的身份產生關聯,也就是由於我們自己的身份,經常不得不認同某些片面真相,甚至必須拒絕一部分的真相。例如,因為天主教會的堅持,信徒只能無條件反對墮胎;政治人物為了支持自己所屬的政黨,就算認同但也不可能支持對立政黨的立場;警察為了將壞人繩之以法,刻意忽視其他警察對犯人的非法刑求,甚至願意在法庭上為了保護同僚而做出偽證。這些都是經常發生在我們身邊,卻習以為常的主觀真相。
另外很有趣的是,在網路上能夠取得的東西,都會讓人感覺生産成本很低,因此會主觀地降低它的價值,例如歌曲、音樂、電子書,人們頂多會接受幾美元的價格,而流行音樂甚至根本已經不再經由作品本身來獲利了。
再來我們看第3種. 人造真相。
最常見的人造真相就是給某個事物取名字,藉此讓大眾對這個事物造成一個刻板印象。例如,谷歌眼鏡在剛推出的時候引起了大眾高度的好奇與興趣,但不久之後大家發現它的某些功能讓旁人很不舒服,比方說當有人戴著谷歌眼鏡看著你時,可能代表他同時在對你的臉、你的衣物、首飾,你手上的物品進行搜索,更別提他如果對著你眨眼,就意味著他拍下了你的照片。這個對個人隱私的侵犯,用放肆猖狂來形容都不算過分。而且再深入思考,戴著谷歌眼鏡所見到的一切,不就代表全部都進了谷歌的數據庫了嗎,如果大家都戴上了谷歌眼鏡,那麼這個世界上還有什麼谷歌見不到的東西呢?因此就有人以起外號的方式進行了强烈抵制,谷歌眼鏡很快被稱爲“流氓眼鏡”,隨後很快的谷歌就在巨大的輿論壓力下停止了這項產品的銷售。這就是一個非常經典的“人造真相”,將一副無辜的眼鏡塑造成公認的“流氓眼鏡”。
作者又舉了另外一個經由起名字,製造真相的案例。英國的前首相特蕾莎.梅爲了减輕年輕人的稅收負擔,準備針對老年人在過世之後,將他們接受政府贍養的費用,從他們的遺産中扣除。目的是解决人類由於壽命延長而導致的贍養成本的急劇上升。這個政策將支付贍養費用的負擔,從買不起房屋的年輕人身上,轉移到了因為房屋大幅升值而受益的老人身上。
但這個顯然是照顧年輕人的政策,卻被一個名字給扼殺了,在野黨給它取了一個名字叫“癡呆稅”來取笑這個提案,因為最需要贍養的老人大都是老年癡呆症的患者。雖然還有許多接受贍養的老人並沒有老人癡呆症,但是這個名字已經造成傷害。年輕人本來應該歡迎並支持這項减輕個人負擔的政策,但是他們因為“癡呆稅”這三個字,將特蕾莎·梅看成是自己祖父祖母的敵人。最後這項法案想當然爾地胎死腹中,而年輕人的權益也在這個人造真相中被再次犧牲,更可悲的是,葬送年輕人權益的是年輕人自己,英國的在野黨最後只是冷眼旁觀的無辜第三者而已。
最後我們看第4種.未知真相。
作者最後提到了印度的國父甘地,他說,根據甘地自己的說法,甘地的不合作主義與獨立精神,來自於印度的一本神聖經書,薄伽梵歌,是這本經書建立了甘地的信念。但可悲的是,在大庭廣眾下槍殺甘地的兇手,在法庭接受審判與走入刑場的時候,手上也都是拿著這本經書,薄伽梵歌。兇手與他所謀殺的人根據同一本神聖經書得到了各自的真相,但是他們各自所理解的兩種真相,根本等於是南轅北轍,到底誰是誰非,恐怕永遠不會有答案。
這個事實也說明了,許多邪教組織充分利用宗教上可能永遠無法得到真相的特性,在思想上綁架了信徒,不論這些邪教組織的目的是什麼,至少我們自己必須要有足夠清晰的頭腦與認識,來抵抗這種可能的真相劫持。
書的最後,作者自己的總結是:
人類目前最困難的地方是,這個世界對於真相的誤導者,缺少譴責的共同語言。
例如,政客聲稱工資在他的努力下開始上升,並利用統計學巧妙地爲自己證實,我們就不能說他在說謊,那麽,我們應該如何拒絕他的誤導呢?作者建議大家在社交媒體上開始使用“誤導性真相”這個標簽。大家每次發現這類現象時,都在網路媒體上標示“誤導性真相”,並將使用它們的人稱爲“誤導者”。
以上就是這本書的精華解讀,下面為大家做總結:
先說缺點:
這本書的書名雖然叫後真相時代,但實際上描述的是無真相,書的內容與後真相的關聯有限,整本書強調的是,所有的事實都因為世界的複雜而有多面性,因此引發的觀點也都有多面性,所以當你對事件做出評價時,必須想清楚自己是不是被引導了甚至是誤導了,你認為你看到的是真相,但不管從時間角度或是從空間角度來說,你看到的都只是部分真相。
其次是書裡頭舉的例子大都很西方,尤其是英國與美國,所以如果對英美兩國歷史與政治沒有大致的背景認識的話,閱讀的時候會很吃力,甚至無法引起應該有的共鳴與拍案叫絕的效果。
再說優點:
這本書能够讓我們對於發生在周遭的事務有更清晰的觀點,尤其是人們都容易接受與自己現有的思維模式相符的真相,會抗拒那些與我們內心觀點相衝突的真相。也就是人們總是使用偏見來解釋這個世界,而很多政客、商人、既得利益者正是利用我們的偏見,來隱藏或歪曲事件的“真相”,引導事情向著有利於他們的方向發展。
這本書提醒身爲“吃瓜群衆”的我們,至少在將來面對熱門新聞的時候,是不是應該多一點對真相的苛求,少一些轉發甚至起哄,不再盲目地跟著別人下結論,進而不自知地成為“網絡霸凌或被霸凌”的一份子。
最後是我對本書的心得:
真相是散落成無數碎片的鏡子,每個人都認爲自己看到的一小片是完整的真相,這種想法很正常,真正的挑戰是,你要認得那個阻止你去拼湊真相的人,也許是那個對著你笑得最溫暖的人…
恭喜您,讀完了後真相時代這本書,請將我的解讀轉帖給你的朋友,讓大家知道,聽說你很棒!
內容很棒!我會想去找書來看
回覆刪除多了解現代網絡傳播操控人心的方式,做一個清醒且獨立的自己。
刪除